第九十六章 太子之争_杨贵妃
笔西中文网 > 杨贵妃 > 第九十六章 太子之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六章 太子之争

  

  杨玉筝告辞后,杨玉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她忽然间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难道,自己真有力量左右历史的进程吗?她现在看到的大唐朝,无论自己是否诚愿,历史总是按照它固有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前行着。杨玉环忽然有些沮丧。她觉得历史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她在二十一世纪,看过唐朝历史。如果真的被自己改变了,那么唐朝历史岂不成了?

  就在她沮丧的时候,马上又想起另外一个概念。这时候她又信心百倍了。

  历史的时空,是一条直线。杨玉环既然穿越到了唐朝,那么对于她来说,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应该属于未来的世界,属于还没展开过的世界。也就是说,在她现在所处的天宝五载,还没有二十一世纪,没有二十一世纪人们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唐史。她现在记忆中的那些东西,都是虚幻的。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可以重新书写一本唐朝历史,起码从马嵬坡兵变开始,与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的唐朝历史。

  就在她冥思遐想的时候,咸宜公主来了。

  咸宜公主虽然很不想看到杨玉环,但是,为了哥哥寿王的命运,她顾不得那么多了。

  她给自己昔日的嫂子,今日的长辈杨贵妃行礼。

  杨玉环赶忙制止了她,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椅子上。

  咸宜公主开门见山,说道:“玉环,我现在很焦急,我依然是为了寿王的事情而来的。我以为现在废太子李亨,立寿王为太子,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刻了。”

  杨玉环改变了过去的敷衍态度,很诚恳地问道:“公主,你告诉我,我应该如何帮助寿王?”

  杨玉环态度的变化,有些出乎咸宜公主的意料。不过,这种变化令她非常高兴。她拉住了杨玉环的手,仿佛又回到了昔日跟玉环做姑嫂那时候的亲热。她笑着说:“其实要帮助寿王,我们在外面的人,只能寻找别的途径,迂回。只有你,只有你才有捷径,一下子就可以帮到寿王。”

  杨玉环说:“我很想帮助。”

  咸宜公主说:“那贵妃你就跟皇上说,让皇上废了李亨,立寿王为太子。寿王很贤能的。”

  杨玉环说:“好吧,我一定会寻找机会跟皇上进言。”说到这里,杨玉环的脸上显出了为难的表情。

  “你知道的,皇上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有时候,他不听任何人的意见。”她说。

  咸宜公主说:“皇上很宠爱你,我想,你的话分量总是不一样的。”

  “好吧,我会努力的!”

  “你要小心些,说话的时候不要太直,要迂回,要装作无意中迂回到这件事情上,贵妃。”

  咸宜公主见事情说明白了,站起身来告辞。她对杨玉环说了些策略性的问题。在她心中,杨玉环是一个傻傻的,毫无心机的漂亮女子。

  当她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转身,说道:“玉环,这件事情,必须抓紧了!”

  杨玉环点了点头,说道:“好的,我会的。”

  这几天,杨玉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她要把自己的建议告诉皇上。然而,这番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说出口的。话题涉及到废立太子,太重大。而且,太敏感,因为这里面牵扯到寿王。

  就在杨玉环犹豫不定的时候,朝中的权力斗争,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展开了。

  太子李亨、韦坚和皇甫惟明果然在清明节这天,相伴去郊区踏青狩猎。而且,他们在狩猎之后,秘密进入景龙观道士的密室,一呆就是两个多时辰。

  这一切,都被李林甫和杨慎矜所派的眼线看清楚了。

  更要命的是,韦坚的一位贴身卫士,名叫贾询的,已经跟随韦坚四年,很得韦坚的信任,他居然是李林甫处心积虑安插进去的一个卧底。值此关键的时刻,李林甫不惜牺牲了这位卫士。

  第二天早朝,杨慎矜告发了太子李亨、韦坚和皇甫惟明。

  接着,李林甫也奏道:“启禀皇上,韦坚有一名叫贾询的卫士,昨天亲自来告诉微臣,他说太子、韦坚、皇甫惟明私会密室,他们密谋以皇甫惟明的两镇重兵为后援,结合韦坚,发动逼宫,迫使皇上让位,立太子为帝!”

  这时候,杨钊、吉温和王弘等人,纷纷出来作证,构陷韦坚和皇甫惟明平时有过忤逆的言辞。皇上又找人将贾询传讯到朝堂,当场进行了审讯。结果贾询的供词,和杨慎矜所描述的基本相似。

  皇上大怒,当场就下旨,将韦坚和皇甫惟明拿下,交由李林甫审讯。

  早朝过后,皇上回到杨玉环身边的时候,依然余怒未消。这些年,皇上在朝堂之上遇到令他不爽的事情,会跟杨玉环絮叨一番的。皇上也是人,他需要找人倾诉。

  杨玉环成了他最好的倾诉对象。因为杨玉环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听,然后,就想办法逗他开心。她不会对此发表任何看法,只是用自己的幽默和柔情,令皇上从朝堂上的烦心事中走出来。

  但是今天却不同了。杨玉环静静地听完了皇上的倾诉之后,却反问道:“那么,皇上准备怎么应对呢?”

  皇上叹了一口气说:“还需要详尽地查证,毕竟这件事牵涉巨大,朕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杨玉环说道:“皇上……也许,也许换个人当太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嗯?”皇上为杨玉环的提议而惊诧,他转回头看着杨玉环,“爱妃你说,朕该立谁为太子呢?”

  杨玉环被皇上这么一看,心中就发毛了,不由自主就说出了实情:“前几天……咸宜公主来过,她说……她说朝中大臣,包括李林甫宰相,都希望皇上能立寿王为太子……”

  杨玉环的话起到了想反的作用,皇上平静心绪,开始细细思考今天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渐渐的,他心中有了疑惑……他沉思了许久,突然问道:“玉环,立寿王为太子,这件事情你的看法呢?”

  杨玉环嗫嚅着说:“人人……人人都说寿王贤能……”

  李隆基微笑着,拉着杨玉环的手问道:“人人都说寿王贤能?那么玉环,你说呢?寿王贤能吗?”

  杨玉环心中暗想,寿王,贤则贤,但是,能力却是不足。说他贤能,的确有些牵强。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玉环,朕知道,你一直希望朕立寿王为太子……朕知道……”

  “皇上……”杨玉环急忙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朕也知道,这并非你的意思。咸宜公主给了你许多压力?是吗?”皇上很体谅地看着杨玉环。

  杨玉环点了点头。

  皇上说:“玉环,咸宜公主和寿王,是一母同胞,她想让哥哥好,在朕的意料之中。李林甫他们想拥立瑁儿为太子,有他们自己的打算。瑁儿生性软弱,容易被人操控,这样的人,可以当个贤德的好王爷,难成为一代明君。”

  杨玉环觉得皇上的一番话很有道理,她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皇上很诚恳地看着杨玉环,问道:“玉环,你真心想让寿王为太子吗?”

  杨玉环心中很矛盾。她既不愿意李亨为太子,但是,又不是那么盼望寿王为太子。皇上接下来的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

  “玉环,我们……你,朕,和瑁儿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尴尬。但是,朕为了心爱的玉环,从来也没有因为当初的孟浪而后悔。可是,朕毕竟比你年长几十岁。朕死了之后,你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那时候,如果瑁儿做了皇上,那么你在宫中,怎么跟瑁儿相处?他怎么跟你这个太后或者太妃相处?你毕竟曾经做过他的妻子啊。你毕竟是李僾的生身母亲啊。朕怕……到时候那班大臣,就会跟当了皇上的瑁儿进谗言,让玉环给朕陪葬……”

  杨玉环听了这话,很感动,她扑在李隆基的怀里,哭泣着说:“皇上,能和你一起离开这个世界,是妾身的愿望……”

  李隆基没有大兴杀戮。随着年龄的老去,皇上的性格比以前平和了许多,而且,处理事情也周到了许多。他一方面很忌讳外臣与太子的过分亲近,另外一方面,他对李林甫控告太子、皇甫惟明谋反一事,也心存怀疑。

  尽管李林甫指使人对关押在牢中的韦坚和皇甫惟明进行了严酷的刑讯逼供,但是,什么有价值的口供也没审问出来。最后,皇上认定密谋造反一案查无实据,但是,皇甫惟明、韦坚等人私自与太子密会,存有野心,理当重罚。

  最后,皇上训诫了太子李亨,将韦坚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贬为播川太守。

  一桩轰动朝野的谋逆大案就这样收场了。

  这一次事件之后,杨钊的地位又有了变化。在一次早朝中,由李林甫提议,皇上颁旨,以杨钊为侍御史。

  侍御史的一职,比他在户部的职位高不了多少。但是,这个职位却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臣和皇上相见。因此,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李林甫打得是组合拳,这是他的性格。他要治人,就必须将那人推向绝境。

  几个月后,皇甫惟明和韦坚他们开始为自己翻案,屡次上书讼冤。结果,李林甫利用上书一事,又构陷罪名将这件事情扩大化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xi9.cc。笔西中文网手机版:https://m.bixi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